校友荟

马勇:从校园A²到央广电台,二工大让我把兴趣炼成专业

发布日期:2018-05-21 12:55:58   来源:校友会办公室   

  

  人物简介:

  马勇:节目主持人/专栏作者/新闻评论员,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应用艺术设计学院08级校友。先后担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青年帮》节目主持人,中央数字电视台《城事关注》节目主持人,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每日资讯榜》《先锋财经周刊》《党的十九大北京访谈》《先锋两会访谈》《文化星空》《晚新闻》等节目主持人。2017年获广东省广播电影电视奖。

 

  马勇:人生经得起折腾

  繁忙之暇,简简单单的一张靠背椅、一杯刚沏好的茶,细细地品尝人生的味道。我的人生正处于三十而立的阶段,回首过去的十年,从青涩懵懂的大学生成长为沉稳干练的媒体人,许多往事涌上心头。

 

  二工大广播台——重要的人生转折点

  最近无意间打开微信,看到一条有关A平方广播台的节目推文,突然想起十年前,我也坐在图文信息中心楼上的直播间做广播。

  记忆选择性地停留在大一,“马勇,我们爱你”、“广播台,要低调”……这是小伙伴们一起在宿舍楼下高喊的话语。那时只觉得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外表看似平静内心却“波澜壮阔”,想想都觉得那时候的内心有些稚气。可如今看来,当年内心的喜悦与其说是满足虚荣心还不如说是一种温暖,是对校广播台整个集体的喜爱,进一步说,是埋下了“喜欢传媒这件事情”的种子。还记得第一次播午间新闻时自己很紧张,旁边有个团委的老师,我播完她过来说:“上海的闵行区读‘háng’,不读‘xíng’”,我一脸尴尬,从此也暗下决心要认真做好A平方。大学几年,我最熟悉的地方就是广播台,毕业后我考取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研究生,在中央台、深圳台工作到现在。一去十年,初心未改。

  年轻总有迷惘的时候,当初我是工业设计专业的,和一心想从事的传媒工作有很多差异,遇到了不少难事。大学刚开始的时候,我对未来没有任何规划,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很迷茫。专业老师王伊萍了解到情况后告诉我,本科大学四年,不是让你从事一项工作,而是让你学习到一种“学习某一个专业的能力”,你学会了现在的这个专业,那你也应该知道你喜欢的专业应该怎样着手。专业老师的告诫至今记忆犹新,对我启发非常大。  

  随后,大二我在学院的编辑部和新闻部工作,后来担任编辑部部长,是学院院刊《创意风报》的主编。我非常感谢这一段工作经历,这个工作让我自己学习了一些成为新闻人的能力和素质,我还记得读书的时候团委有一个发稿排名,艺术学院是个小学院,但是我曾经一个人发稿把排名冲到第一第二位。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锻炼,让我在大四毕业后成功报考《中华工商时报》北京总社的记者并且收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当初考虑到自己的见识还是比较浅薄,便最后选择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继续深造。

 

  实践出真知——学会积金累玉

  实践工作永远要比学术研究来的重要,在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期间,我也在一些传媒公司工作、兼职。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社教中心,我在那工作了一年,从一个小实习生、新媒体小编,到后来参与策划创建新节目、做节目。这一年我的业务能力提高迅猛,包括采访、编辑、写作、播音、评论等等,完整地体验了在一线媒体的实践过程。后来我把在中央台工作这一年做的节目写在硕士论文中,有很多材料都在平时做节目的时候积累下来了,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只是和导师敲定了提纲、回目,然后再往里添枝加叶。后来这篇论文获得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优秀毕业论文。

 

  “折腾”自己——追逐梦想,功在不舍

  小时候觉得主持人这个行业光鲜无比,工作了才发现光鲜无比的其实也就是那么几个人,对绝大多数的从业者它真的就是一份再普通不过的工作。你也许会觉得,新闻每天都在发生、每天说的新闻都会不一样,其实工作后就会发现,相同的新闻只是换了一个主角、换了一个地方,所以有一段时间,我也感觉工作有些枯燥和乏味。

  我是一个喜欢折腾的人,不喜欢墨守成规。为了继续激发自己对工作的兴奋度和热情,我开始尝试在每一个大小公休假录制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特别节目,比如《趣说红楼》、《趣说“清明上河图”》、《趣说三国》、《职场红楼》、《跟着王熙凤学说话》、《故宫里的那些事儿》等。目前,先后担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青年帮》节目主持人,中央数字电视台《城事关注》节目主持人,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每日资讯榜》、《先锋财经周刊》、《党的十九大北京访谈》、《先锋两会访谈》、《晚新闻》等节目主持人。多次参与大型直播报道,包括2018年全国“两会”特别直播报道、2017年党的十九大特别直播报道、2016年深圳国际马拉松比赛特别直播报道、2015年北京市防汛抗洪综合演练现场解说及主持等。

  

  所有的工作都是在为自己累积经验,做得多,看得多,懂的也就多了。时至如今,对当时的选择丝毫不后悔,趁着年轻折腾下自己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就算是选择了与初衷相背的专业也要认真对待,学习第一专业和自己喜欢的第二专业态度要保持一致,正确的引导比盲目的塑造更重要,“扬长补短”不如“扬长避短”,我们不需要补齐自己所有的缺点,那样只会累且平庸;要擅于发现自己的优点,然后努力把优点打磨的明光锃亮。

分享到:

相关信息